中部新聞台中市中市纖博館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 創作者暢談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對話

中市纖博館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 創作者暢談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對話

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今(18)日在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創纖講堂: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的對話」座談會,邀請策展人吳尚霖、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藝術家米類‧瑪法琉、武玉玲和鄧文貞參與對談,並配合新推出的《織布機三部曲(二)-高機織物探索展》進行專題導覽,陪伴民眾度過知識豐收的博物館日。

文化局長陳佳君出席座談會表示,纖維工藝博物館目前正展出的《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集結台灣、韓國和印尼的17組精采作品,今日座談會不僅讓民眾深刻體會到藝術作品蘊含的個人故事和族群歷史,也看見了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激盪的創意。

「編織不只是女人的針線活」,國美館陳館長表示,雖然纖維藝術創作不是西方藝術史中的主流,甚至帶著性別刻板印象,卻往往表現出女性的宇宙觀,展現行動主義的力量,因而可以在當代社會發揮巔覆、前衛的力量,進而成為當代藝術的顯學。

今日座談會中,藝術家鄧文貞分享原來從事繪畫創作,畢業後在旗袍店打工,開始嘗試運用布料、染織和繡縫等技藝,將童年記憶和台灣飲食文化以軟雕塑呈現,又因為喜歡登山健行及國內外駐村創作,後來以纖維技藝創作地圖系列,持續對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和神話傳説的探索。

藝術家武玉玲為排灣族公主,在家鄉歷經八八風災的劫難後,透過拓印創作陪著部落婦女重新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傳承族群傳統工藝的同時,創作出富有當代藝術表現性的作品。來自台東卑南族的米類.瑪法琉則分享從設計領域轉入藝術創作的機緣,並將這份悸動化為表達自族生命記憶的動力。

纖博館說明,《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至6月9日,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的「開放博物館」和纖博館官網亦可透過網路遠端欣賞「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展出作品及纖博館藏品。此外,518國際博物館日「打造『我的迷你博物館』」系列活動至6月18日止,民眾只要持學習護照收集5個台中市博物館或地方文化館的限定印章,就可以兌換多館聯名好禮。相關訊息請可至台中市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官網(https://gov.tw/Kay)、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5/18*12)*文化局

新聞發布單位:纖維工藝展演中心

延伸閱讀